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展会 > 往届回顾 > 第十四届武汉光博会回顾

第十四届武汉光博会回顾

时间:2021-08-04 14:11 来源:admin 点击:

11月1日~3日,第14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在武汉举行。论坛由工信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中国贸促会和省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东湖高新区承办,光博会系列论坛由华商研究院、湖北华商智联具体执行承办,主题为“光联万物,智引未来”。除“光智造”“光智联”“光智能”三大主题馆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以外,还同期举办了1场高峰论坛、6场专业论坛和3场同期活动,围绕世界光电产业和信息智能科技交叉融合发展,国内外权威专家、业界领袖站在产业最前沿,在武汉掀起一场高科技头脑风暴。

全球专家聚首江城 光谷掀起头脑风暴

“人工智能+”时代光电信息产业如何升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5G”时代的光通信产业发展,智能化工厂及落地方案,传统制造业如何向先进光制造产业升级和创新……本届光博会上,各大论坛紧扣科技产业热点,涵盖激光、光通信、知识产权、3D打印、电子制造五大领域。

2017“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信息产业高峰论坛在“人工智能+”成为时代风口的背景下,将目光聚焦人工智能和光电信息领域的跨界融合和双向驱动。邀请到长期从事通信网络技术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德国从事及领导高端传感器、认知机器人技术、服务机器人、人机界面的研究与开发的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量子传感技术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欧洲光电产业协会会长Carlos Lee等嘉宾,以及科大讯飞轮值总裁吴晓如、新松机器人首席技术官徐方等行业代表进行了专题分享,聚焦人工智能和光电信息领域的跨界融合和双向驱动,探索新一轮人工智能引领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

亲密接触“智慧基因” 深度聚焦“人工智能+”

谈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光电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尹浩认为,5G时代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将创造新业态和生态环境,应用为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有力助推网络产业的创新发展,堪称二次革命,我国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的新型网络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对于工业4.0中的智能计算技术,张建伟介绍,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使用被动行走技术,一度电可以走140公里。而将传感器嵌入到工业机器人内,不仅可以移动,还能有操作和感知的功能,关键是要把大数据变成知识,变成概念,最后来指导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模型,把人机交互的长度变得更短。

“光谷要干的光电子微电子,卖什么技术?”对于量子传感技术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应用展望,房建成表示,结合小型化的技术和量子精密测量的高精度,未来的传感器很可能又小又便宜,精度非常高。“19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陀螺了,从机械式陀螺到现在的光学陀螺、激光陀螺光纤,未来肯定是原子陀螺量子式的精度高,我们还希望能做得很小很便宜,进入到生活中。”

“现在报放射科专业的医学院的学生越来越少,因为以后一个趋势是,未来的医学影像机器能够诊断的精度在未来几年里面可能会超过人。”吴晓如表示,如今,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里已经形成了实际的应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在很多行业已形成实实在在的应用。对此,徐方认为,各种技术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智能的执行体,需要通讯也需要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在未来的制造业里,智能制造的特点包括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最后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当人工智能与光电子信息产业结合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来自比利时的欧洲光电产业协会秘书长Carlos Lee表示,光电产业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健康和医疗产业可以用来做相关的扫描和成像,与人工智能相关,而生物光子技术是光电产业和健康产业进行合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光电技术也用在制造业之中,比如焊接金属、切割金属等应用,现在很多已经结合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欧洲在农业领域的相关应用也很多,比如在无人机上进行光电技术的配备,可以知道哪些土壤需要施肥,哪些地方有营养的缺乏的问题等。Carlos Lee在论坛上还表示,希望建立起中国企业和欧洲5000家光电企业的合作桥梁。

精英荟萃奉献智慧 六场论坛精彩纷呈

在“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首次受到世界瞩目,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法国、中国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就建设自贸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专题发表演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副主任吕国良介绍了全球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及最新发展状况,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上海市政府知识产权咨询专家何敏详细讲解了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制环境、执法困境以及执法经验。

“5G”时代的光通信产业发展论坛,则基于5G时代对光传输网的新要求,从网络架构、承载技术、系统设备、关键光器件和光纤光缆等各个角度,全面诠释了5G时代光网络的新特点、新要求新特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表示,中国光纤通信规模已经占到世界市场的1/2,而SG标准和人工智能能够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路由器与电信以太产品线营销总监刘凯表示,5G时代即将来临,未来的业务模式充满不确定性,就5G而言,在宽带增长10倍的情况下,如何降低建网成本尤为关键。实现万物互联需要解决如何一网多用、业务量增长10倍后如何提升运营效率等问题。

第三届先进电子制造高峰论坛上,辅助智慧工厂,黑科技让人惊喜不断。论坛紧扣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热点,以成功的案例来讲述智能工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来自丹麦优傲机器人的技术部经理包文涛,详细讲解了人机协作机器人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生产模式;苏州艾斯达克智能科技副总经理胡建东,现场分享了智能制造-SMT智能仓储物料解决方案,这也是云技术首次运用于电子制造领域的新成果。

在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工业、汽车、航空航天、医疗、教育等领域均取得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2017中国武汉第五届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国际论坛则聚焦三大细分领域,即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生物医疗领域应用。

第十一届中国光谷国际激光峰会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也较往届有所拓宽和创新,除继续关注激光加工技术方向外,峰会内容延伸至高速光通信、生物光子学、微波光子学、光动能医疗及元器件制备等方向以及光电子创新军民融合领域。